第一卷 莫回头 第四章 卫鞅到来-《天道酬秦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卫鞅不背着手站在原地,面带微笑的说:“我未曾教你,何时成你老师,你又何时成我学生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大义,在我大秦国危难之时不畏艰险,力主变法,遂使我大秦国国富而民安。为此,先生何以不能为我先生?”

    听到秦川的回答,卫鞅首先是感到非常的欣慰,一个孩童尚且可知变法的益处,更何况其他的大秦子民。但是转念一想,秦川长期在国公府内,又是如何知晓这些?难道是有人专门告知他自己要来的消息,特意让他这样说的。

    卫鞅心思急转,很快便恢复平静,走到秦川面前,拿起案几上的竹简翻看一下,是周礼中的春宫宗伯卷,于是便让秦川背诵上面的文字。

    秦川不敢怠慢,将竹简上记载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背诵了出来。

    听秦川背诵完,卫鞅暗自点头,“不错,不错。”然后,示意秦川坐下说话。等秦川席地而坐,他也在秦川的对面坐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请问先生何以教我?”秦川问道。

    “哈哈,我不是你的老师,可没有什么能教你的,我只是代表国君过来看看你,在这里生活的怎么样?”卫鞅看着秦川一脸轻松地说道。

    “先生大才,如何不能成为我的老师,这里安安静静的,一个人挺好。”秦川笑嘻嘻的对着卫鞅说道,没有丝毫的拘谨。

    卫鞅的眉头稍微皱了皱,但是很快就恢复正常,放弃了心中原本打算说的话,于是换了个话题对秦川问道:“不知你从何得秦国变法的?你刚才的话是谁教你的?”说完,便盯着秦川的眼睛。

    没有理会卫鞅的直视,耸耸肩,秦川有些无奈的说道:“如今先生的变法在我大秦国何人不知,何人不晓?我整日隔着围墙都能听到国民的讨论声,都在称赞先生为治世之能臣,秦国崛起的柱石。”

    千穿万穿马屁不穿,秦川几句恭维的话,确实让卫鞅非常的受用。

    “那你如何看这次变法的?”

    听到卫鞅的话,秦川撇撇嘴,脸上露出一丝的无奈,摊摊手对着卫鞅说道:“先生这是为难学生了,我一五岁孩童,焉能对国家大事发表评论。”

    听了秦川的话,卫鞅也是暗道一声糊涂,自己竟然会向一位孩童询问国之大计,这岂不是问路于盲。

    没等卫鞅继续说话,秦川稚嫩的声音则继续说道,“不过,前几日有一白衣老人托梦与我,与我讲了讲秦国现在的变法,对于秦国的变法赞誉有加,但...”秦川没有继续讲下去,抬头看了看卫鞅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之色。

    “但说无妨。”卫鞅也被秦川的话引起了兴趣,开口催促道。

    听到卫鞅的话,秦川犹豫片刻,随后浮现一丝坚定的神色,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一样,不再隐瞒,开口说道:“那位白衣老人说,现在的改革只是从表面上改变了秦国的一些旧疾,秦国此时的强大只是片面的,只有从根本上改变,才能让变法最终不至于功亏一篑。”

    秦川看了看卫鞅变得严肃的脸色,继续说道:“那位老先生还说,变法的根本在于废除井田制,将贵族的实力变成秦国的实力,这样才能保证,变法的最终成功。但是这样也会得罪所有的贵族,不管是新的贵族还是旧的贵族都将会把先生视为眼中钉,国君在世可保一世平安,但是若果国君逝世,恐怕会有五马分尸的下场。”

    “为了秦国,纵然身死又何妨?”卫鞅义正言辞的说道。

    看到卫鞅的表情,秦川眼神中闪过一丝的微笑,随后又很好的掩饰过去。一脸惋惜的看着卫鞅。

    看到秦川的表情,卫鞅脸上微露一丝怒色,任何对于变法持怀疑态度的人都将是他的敌人。

    “老师,不要用那种悲壮的表情,那位老人又不是没有给出解决的方法。”

    听到秦川的话,卫鞅眼神一挑,脸上浮现出一丝的微笑:“哦?难道那位梦里的老人连这个都教给你了?”

    “那个,那个,其实我做了两个梦。”秦川脸上略显尴尬的,挠挠头说道。

    “有何好的方法,快快道来。”卫鞅声音中有些急切。原本对于秦川的话他是持怀疑态度的,但是秦川之后的话确实是即将实行的法令,这些只有国君和自己知道,因此对于秦川的话也正视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那个,老师,那位白衣老人说了,如果老师觉得方法可行,需要答应三个条件。”吕牧低着头不敢看卫鞅。

    “你先说方法,只要对秦国有用,那么就允你三个条件又如何。”卫鞅大手一挥,一脸豪气的说道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