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主题明确,爱国之心跃然纸上,在新的时代,我们就需要这种充满激情的年轻人。教员说得好,世界是是属于年轻人的。能写出这样的诗歌,这名作者肯定也是年轻人。” 严晨看完之后,再次将目光转向了邹获凡。 邹获凡没点头,因为他不知道刘一民的年龄:“老严,那你猜猜,这是谁写的?” “别让我猜了,你赶紧说吧,同志们都等急了。”严晨催促道。 “刘一民,没听说过这个名字,应该是个新人。”邹获凡笑着说道。 编辑部的编辑部托腮沉思,忽然有人拍了拍大腿说道:“是不是豫省洛市汝县的刘一民?” 邹获凡见他反应这么激烈,赶紧拿出信封看了一眼,发现还真是,于是问道:“你认识这个刘一民?” “哎呀,你们忘了,这一期的《人民文艺》上发表的《驴得水》了吗?他的作者就是刘一民啊!” 邹获凡猛地拍了拍额头,恍然大悟:“哎呀,是他啊,难怪觉得那么熟悉,就是想不起来,原来是《驴得水》的作者,也难怪能写的出来这么好的诗歌。 我还想谁的口气那么大嘞!” 其余人立马也笑了起来,屋子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。 诗歌的讨论热度再次提升了一个维度,这个新人不仅发表的小说好,诗歌也好。 颇有一鸣惊人的意思! 趁着大家休息的间隙,加上有邹获凡带头,纷纷起身拿上一块西瓜啃了起来,大家不啃,自己第一个吃还真不好意思。 吃瓜吃的很快,基本没人吐西瓜籽。一边吃,一边看了看编辑部的其他同志,脸上的笑容意味深长。 感谢刘一民,终于有机会拿西瓜了吃了! 第(3/3)页